日本军队的编号和代号真是五花八门,普通人想要弄懂它们,简直比绕口令还难。简直就像一团乱糟糟的线团,但里面却藏着一个极其繁复的系统。这些复杂的东西,对于我们理解日本军队和那段历史,可是非常有用的。
日本师团的来源
全面抗战那时候,日本人全国摆了16个师团管区。咱们都知道的17大甲等师团,就是从这些地方来的。那些兵,跟自己家乡的关系特别紧密,好多都是一伙一伙的,就像邻居一样,一块儿当兵。军官,都是大本营派来的。这也就是他们师团成立的基本情况,地域性特别强。按照这种组建方式,称呼方式也跟着有了地方特色,比如大阪的师团就叫做大阪师团,那时候这可是挺有特色的。
这样的来源方法容易让人搞混。师团的来源地虽然相同,可军队的数量却不少,单靠地域编号有时候根本分不清楚。比如说,在大阪就有好几个联队,要是只说大阪联队,那可就搞不清是哪一个了。
师团下属联队的命名
日本军队有个特别的地方,就是师团下的步兵联队会用它们所在的区域来命名。比如说,熊本第6师团的联队,就会根据它们所在的地方来取名。这种命名方法看起来挺有规律的,但实际上却有不少问题。
调度同一区域内的多支队伍作战时,地方命名的联队称呼很容易搞混。作战部署时,得用更精确的部队编号来区分,可地方名称的联队称呼却漏洞不少,给指挥和战斗都添了不少麻烦。
以长官命名作战单位
咱们拿军队里头的军级作战单位举个例子,里面好多都是以领导的名字来命名的。比如,淞沪会战时的第十军,人家就叫柳川兵团。再比如,第五师团,它之所以叫板垣部队,那是因为师团长名叫板垣。这种用领导名字来命名的方式,其实在日本文化里头有根有源的。日本历史上就有这样的习惯,就是领导说什么,下面就照着做。
这里的问题很明显,就是每当师长团换人,称呼也会跟着变。比如说,昆仑关战役时第五师团换了个头儿,称呼就变了。这很容易让人搞混,造成误会,对部队的连续性和配合都是个大考验。
部队代号使用的弊端
军队长期使用代号会带来不少问题。到了战争后期,密码电报常常被敌人截获,日军就赶紧换新代号。就拿豫湘桂战役来说,参战部队的代号都换了个遍。这表明,原来的代号系统在保密方面存在很大漏洞,对自身安全的考虑显然不足。
这个代号体系挺死板的,要是领导换人了或者遇到类似情况,整个部队的标识就得跟着变,这样一来,信息的传递和认知统一就变得挺不确定的。
日本军队传统与失败
军队编号和代号能反映出日本军队体制的保守性,而这种保守性不仅体现在传统习俗上,还延伸到了军队的管理层面。这种体制与现代军队体系严重脱节,他们的军事体系仿佛被过去的传统束缚,难以自拔。
保守的做法会引起不少麻烦,从指挥作战到士兵行动,各种系统都会变得混乱不堪。在战争发展这么快的今天,这种不跟时代步伐的体系肯定要失败。就像在诺门坎战役中被苏联军队重创的23师团,实际上也是这种保守僵化体制的牺牲品。
错综复杂的军队标识
日本军队的编号和代号种类繁多,各种名称和方式交织在一起,既有按地域分的,也有按长官定的,还有临时改动的。这简直就像是现代版的“中二病”。这暴露出日本传统军事体制存在不少问题。
咱们聊聊,这帮标识乱七八糟的军队,在战场上能有多高效?大家对日本这类的军队命名体系还有什么别的想法没?觉得这文章有用的话,别忘了点赞、转发、评论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qzompv.cn/26226.html